In 點亮亮點, 點亮文刊

高中教師的職涯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教學工作、行政要求、輔導學生所帶來的情感負擔,以及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等。

要如何有效因應這些多重的壓力?提升個人的心理韌性或許是可行的方向。心理韌性意指在逆境中積極適應的能力,有利於對壓力事件進行適切的評估,也有助於個人情緒的覺察與調節,進而帶來身心安適感,對於教師維持健康和工作效能至關重要。

心理韌性是承受壓力的能力,也是在困境中仍然能夠恢復和茁壯成長的能力。

心理韌性較高的教師通常會有較好的問題解決能力、情緒更穩定,也會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與較低的工作倦怠感。如此一來,對教師自己、對學生,乃至對教育環境都會帶來益處。

要如何提升心理韌性呢?我們可以從個人心理韌性的提升、發展支持性社群、乃至學校系統的調整來思考。

1.個人層面的心理韌性發展

(1)照顧自己的身心需求

  • 透過冥想或深呼吸練習正念,幫助教師管理壓力並保持當下的專注。
  • 保持健康飲食與睡眠習慣、定期運動、以及適度的休閒,有助於整體健康。
  • 設定界限,例如在個人時間內限制與工作相關的任務,以防止倦怠。

(2)發展自我覺察與反思能力

  • 透過寫日記或記錄教學心得來整理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有助於釐清壓力來源並發覺解決方案。
  • 定期進行自我檢視,反思教學成就與挑戰,建立成長導向的心態。
  • 檢視自己的壓力調節模式,了解自己習慣的方式帶來那些負面影響,繼而嘗試改變。

(3)培養彈性思維與應變能力

  • 接受變動是教育環境的一部分,培養適應力能讓教師面對突發狀況時更加從容。
  • 透過問題解決訓練,如角色扮演或案例分析,來提升應變能力。
  • 學習不同的教學策略,靈活調整課堂活動,以應對多元學生需求。

2.發展學習社群與社會支持

(1)強化專業學習社群

  • 參加同儕輔導計劃,使教師能夠分享經驗並互相學習。
  • 參加專業研討會和網絡活動,促進持續成長和支持。
  • 尋求來自同事和主管的建設性反饋,鼓勵技能發展和自信心。

(2)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 與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穩固的支持關係,提升心理安全感。
  • 尋求專業心理健康服務,在壓力過大時獲得適當的協助。
  • 參與教師社群或線上論壇,與同行交流並獲取建議。

3.學校管理階層的角色

除了教師自身的努力,學校的管理階層在支持教師心理韌性方面也扮演關鍵角色。學校應考慮以下策略:

  • 創造開放的對話環境,讓教師能夠表達需求並獲得支持。
  • 提供心理健康資源,如教師專屬的諮商服務或壓力管理課程。
  • 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確保教師擁有適當的休息與專業成長機會。
  • 推動友善溫暖的校園文化,鼓勵合作、尊重與互相支持。

結論

心理韌性是教師維持專業熱忱與健康的關鍵,透過個人的調適及學習社群與社會支持,教師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挑戰並持續成長。此外,若學校管理階層積極建立支持性的教育環境,將能協助教師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中發揮最佳表現。

 

(作者為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臨床心理師)

相關文章
0

開始輸入並按Enter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