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點亮亮點, 點亮文刊

新生代基金會舉辦給高中生的品德思辨營隊「愛智營」已近20屆。其中「自我價值」這個題目總受到學生熱烈的回饋與肯定,同時也是我受邀去學校機關演講時,許多老師與家長指定的講題。

人們在生命旅程中會不斷追尋自我價值,怎麼做才能「建立完整且穩定的自我價值」,就成為生命教育與哲學思辨關鍵的核心問題之一。

帶領同學探索自我價值的課程中,我習慣使用點亮協會的價值卡作為教材媒介。首先讓學生在抽卡、換卡的過程裡篩選,自主選擇5張各自看重的價值卡;其次我會設計一些人生困境,讓學生需要丟棄與這些困境相應的價值卡;最後讓學生辨認兩種不同類型的價值卡:有些卡容易因為困境出現而消失,有些則能穩定存續,比較不容易受外在困境影響。

舉例來說,在遊玩過程中,有些同學一開始會把「有錢」視為核心的重要價值。但當面對金融海嘯、詐騙集團等困境時,「有錢」就不得不從手中放棄。其他像是「長得帥」、「擅長運動」、「朋友多」等卡片,也可能因為車禍、流言蜚語等困境需要隨之捨棄。相對於這些卡牌,另一些同學選擇的「尊重」、「富同理心」、「關懷他人」等卡片反而不會因為困境的出現而消失,只要本人不想放棄,就能持續掌握在手上。

粗略來說,我們可以把這兩類牌卡區分為「外在價值」與「內在價值」。所謂內在價值,是指本身值得我們追求,只要我們願意,就一定能夠留在身邊的價值;外在價值則是指較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變動,要是遇到困境,就算想留也留不住的價值。

此外,內在價值通常與道德及關懷他人的心念有關,外在價值則與物品還有外在特質相關。區分這兩類價值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如果想要建立長期且穩定的自我價值,哲學家推薦我們盡可能以內在價值做基礎。如此一來,不論外在世界是好是壞,我們都能以內在價值為核心,安穩自在地維持自我的價值,而不會跟著世界的變動起伏跌宕。

只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價值卡,並且設計適當的困境與提問,大部分同學都能在遊戲中主動辨認出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特點與差異。由於牌卡是自己選的,會發生的困境也早在選擇前就安排好,當不得不放棄某些很在乎的外在價值時,學生的感覺是相當震撼且無奈的。

換個角度來說,價值卡遊戲能讓學生「預演人生」:看看追求某些價值的自己,在經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後,自我價值是否依然穩定存續。畢竟生命裡不會只有快樂幸福的事情,反而是不如意的困境「十常八九」。

最後需要補充說明,哲學家只是推薦我們以內在價值為核心建立自我價值,並沒有否認外在價值能帶給我們的好處與價值。有錢、朋友多、擅長運動當然是好的,並且能為我們的自我價值加分。只是,如果一個人把自我價值全部奠基於外在價值上,那麼其穩定性就相當令人擔憂。

臺灣現今的教學現場中,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翻轉式教學」。如果教學者熟知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概念區分,便能以此為心法,設計出讓學生寓教於樂的價值思辨課程。

相關文章
0

開始輸入並按Enter進行搜索